滕泰 刘哲 张海冰:全景透视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总量与结构分
阴阳怪气网
2025-04-05 14:31:52
4 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4.1 样品采样、运输、制备的质量控制要想确保土壤环境监测结果精确无误,要规范采样工作,减少采样对监测结果造成的误差。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中国食品添加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HCl处理浓度为0.4%,热提温度为60℃和热提时间为6h,HCl不同处理时间对明胶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5。
同时考虑到6~8h后明胶得率曲线上升趋势相对平缓。陈二生利用鲢鱼下脚料提取明胶发现,温度超过60℃后,明胶产品的黏度和凝胶强度都会有所下降。图5显示,HCl处理时间在0.5h~1.5h,明胶得率显著提高,在1.5h时得率达到最高为41.85%,这是由于这时间段内胶原分子在膨胀,水分子也更进容易进入胶原分子间的间隙,得率会有所提高,随后HCl处理时间的延长,会导致胶原蛋白发生溶解而损失,同时加工副产物中的钙质也可能会被除尽,得率随之降低。原因是加热可以使胶原分子端肽区域及三螺旋结构区域的次级键发生断裂,利于胶原向明胶的转变,高于60℃以后,上升幅度趋于平稳。对卵形鲳鯵加工副产物提取的明胶产品的凝胶强度和黏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见表4。
图7显示,明胶的得率随着提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但增大趋势较平缓。因此,最终确定提取明胶的最佳HCl处理时间为1.5h。1.1 资料收集及分析大部分重点单位的在产企业现有的资料都较为齐全,成立时间久的企业,其历史设计、施工的相关资料不一定能保留下来,为提升布点的针对性与可行性。
不同化工企业以及同一化工企业不同的区域或设施,由于生产工艺或使用功能不同,其产生和排放的污染物也不尽相同,故有必要在实施布点方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将不同人员访谈中的内容进行提取分析,并与现场探勘、资料收集分析情况相结合,对其中可疑处和不完善处进行核实和补充。对于储存区域关注物料的包装方式和运输方式。1.3 人员访谈厂内人员的访谈主要选取企业负责人,以及生产管理人员、一线操作人员、安全环保管理人员、企业的老员工,访谈内容侧重在历史生产情况,生产操作情况。
1.2 现场踏勘对象及关注点现场勘察一方面核实资料收集的情况,另一方面弥补资料不分析不到位的地方。有现场快速测定仪器对疑似污染区土壤的进行快速检测筛查识别。
列入名单的企业每年要自行对其用地进行土壤环境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我国2018年5月印发的《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生态环境部令第3号)中指出,重点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自行或者委托第三方定期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监测,重点监测存在污染隐患的区域和设施周边的土壤、地下水,并按照规定公开相关信息。化工企业大多设有污水池、事故应急池、初期雨水收集池等,关注设计文件中地下构建物以及管线的埋深,上述地下设施可能由于管理、设计等原因易造成垂直入渗的污染,为采样深度的设置提供依据。另一方面由于在产企业厂内可能存在易燃易爆的物质,为后续采样过程中可能产生安全防范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对于物料输送的管道、泵以及车间,观察其有无跑冒滴现象。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相关链接:土壤,监测,地下水。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化工管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生产资料有生产产品、工艺、污染防治措施、原辅料使用情况。
(3)由于非正常工况时可能导致的二次污染因子。故须在图纸中标识分别现有管网位置、原有管网的位置和废弃管网位置,一方面从安全的角度考虑,避免采样钻探过程中打穿管线而引发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为后续的布点提供依据,使布点尽量靠近上述可能有污染的区域。
k生产反应过程中可能的副反应和中间产品。对于散装液体,关注装卸台、灌装作业区的泄露收集措施以及防渗情况。
(3)所在区域的土壤、地下水有关的资料,如地勘、地下水流向以及已有的调查情况。重点勘查对象包括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处理、储存、输送、装卸、处置或生产区域,现场的污染痕迹,以及其他可供评价在产企业状态的对象。在产化工企业一般可将厂区划分为办公区、生产区、存储区、三废处理区、装卸区等区域,大多办公区与生产区分隔,重点关注除办公区的其他区域。在分析企业可能污染因子时可从要下面几种物质中选取,并查询其理化性质:(1)原辅料种类、使用量,并收集其理化性质。重点排污管理的化工企业势必要按照要求在厂内开展厂区内的土壤、地下水自行监测2.2 筛选布点区域经分析,从疑似地块中确定布点区域,本项目存在原生产区、原乱堆乱放储存区两个疑似地块。
疑似污染区域(2018年影像资料)见图2。最后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中45项必测项目进行对照,确定土壤检测项目为(GB36600-2018)中45项+14项特征因子(铬、锌、钒、甲醛、丙烯醛、苯酚、2,4-二甲苯酚、蒽、荧蒽、菲、p H、石油烃(C10-C40)、氰化物和二硫化碳)。
本研究针对贵州西南部某焦化企业搬迁形成的遗留场地开展调查布点采样,以期为同类场地调查布点采样工作提供参考借鉴。3.3 分析项目筛选的50项潜在因子有27项属于本次调查有毒性的分值,其他23项无毒性分值,不纳入后期监测因子选择,27项目中仅有22项有检测方法,无检测方法的无进行检测。
地块所在地呈现北高南低,项目地下水补给方式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随着全国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工作的推进,目前已经进入调查布点采样阶段,本文以一家焦化关闭企业地块为例,浅析了在布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有效处理方法,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场地的调查布点采样提供参考。
经过查阅最近的历史影像可以识别生产区域(图中11),其他区域无法识别,按照从严管理的要求,鉴于本项目属于机械炼焦,存在乱堆乱放现象,除去可以识别的区域外,企业均填报为存储区面积(图中12)。故地下水的钻井深度应达到潜水层底板(0.5m+浅水层厚度),考虑到喀斯特地貌地下水水位的不稳定性,下一阶段应根据现场钻孔勘探情况调整采样井深度。故每个布点区域布置1个地下水采样点。2 场地概况2.1 疑似污染区域识别调查地块为关闭企业,原企业主要为机械炼焦,由于关闭多年,企业资料匮乏,未收集到企业任何资料。
在土壤与基岩接触处取一组土壤样品。全国正在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工作,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采样布点,以此作为后期土壤治理和修复的基础。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相关链接:地下水,监测,碳酸盐。疑似污染区域(2009年影像资料)详见图1。
4.3 分析项目地下水检测指标仅测特征污染物,对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由于该地块周边有一处水井,目前该地块已通自来水,但是仍有部分村民取用作为饮用,故从保护人群健康角度,应结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标准选用监测指标。本次调查资料主要通过当地环境主管部门和访谈乡镇工作人员获悉。
若地下水埋深大且土壤无明显污染特征,土壤采样孔深度原则上不超过15m。由于现场构筑物损坏严重,故仅能通过历史影像并结合现场遗迹勾画出重点区域面积。疑似污染物区域可能存在苯并芘、苯酚、镉、铬、汞、二硫化碳、六价铬、镍、铅、砷、锌、荧蒽、总石油烃C10-C40、萘、蒽、甲醛、氰化物、丙烯醛、2,4-二甲苯酚、菲、钒、丁烯、甲酚、2,6-二甲苯酚、3,4-二甲苯酚、二苯并(a,h)杂蒽、苯、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苯并[b]荧蒽、苯并蒽、芴、铜、钴、3,5-二甲苯酚、乙炔、乙烷、丙烯、丙烷、异丁烷、异戊烷、氨、邻二甲苯、苯并呋喃、二甲醚、2,3-二甲苯酚、2,5-二甲苯酚、铁等50项污染物[2]。故地下水的钻井深度应达到潜水层底板(0.5m+浅水层厚度),采样井深度应达到潜水层底板,但不应穿透潜水层底板。
4 地下水布点计划4.1 布点数量结合收集资料的分析,焦化企业存在易迁移的污染物(六价铬和石油烃),且土层渗透性较好或地下水埋深较浅。故设置疑似污染区域共有2个,即原生产区、原乱堆乱放储存区。
根据信息调查阶段的结果,该地块地下水埋深约0.5m。且该地块距离饮用水源保护区距离为400m,位于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补给区。
为更加精准的铺获污染,原则上一个地块至少识别两个疑似污染区域,本地块通过历史影像可以识别出焦化炉所在区,由于原有企业可能存在乱堆乱放,随处装卸等情况,故将办公区域、生产装置焦化炉所在外的地块内红线区域均考虑作为疑似区域。地块内布点考虑与已设置的土壤采样点重合,便于同步钻孔采样,由于1A01较1A02对比更位于原焦化炉设施中心,故选择1A01。